优点: 疑问句形式更具魅力,数字5更具体明确
受众使用中,对于商品存在疑问的受众会有更强烈的代入感,受众对商品的感觉也更加可信,如果商品出现不好的体验,则会在心理上留下很大的差评,容易对商品形成负面影响,也会对商品的口碑造成负面影响。
缺点: 太过强烈的“场景代入”带来的心理暗示会容易让受众产生抗拒,比方:
让受众陷入困境: 这一类商品要受众在操作过程中选择最优的场景,引导受众尝试商品,比方:使用率较低的App,当受众已经进行了尝试,你再告诉他这一个商品还不错,他就会选择上瘾,这样就给受众留下了“沉浸式体验”。
不利于培养受众习惯: 如果受众使用某个商品碰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,会因为有其他的问题难以解决,可能因为其他的事情需要解决,或因为对此有解答,因为他的“思考”和“消费决策”都有问题,甚至因为自我意识的不自信而不自觉的从“框架思维”中选择了商品。
但因为这一类商品容易受到新潜在顾客的“利益诱导”,所以受众常常也会选择拒绝。
太简单的“商品感知”: 很多商品都是基于“受众”的概念出发,当受众使用你的商品时,很多使受众只是简单的想体验一下这一个商品。
受众的感受: 商品是基于“受众”的概念出发,受众是体验这一个商品的场景,受众的感受才算是更加地深入人心的。
简单的“商品感知”: 商品本质还是服务,服务就是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给受众,为受众提供更加好地使用体验,而这一个体验才算是有价值的。
怎么讲呢?
比方,如果你要做一款包含“商品体验”、“体验经济”的商品,可考虑从受众的需求去设计一个商品,这样就解决了受众“为何要使用这一个商品”这一个问题。
当然,你可以不这么做,毕竟你的商品是服务的。
越简单的“商品感知”,越容易让受众想体验更加多的东西,越容易获取受众的青睐,也就越容易做出成绩。
再举一个栗子,
我们在进行商品体验营销的时候,可以通过给商品受众设定一个体验的目标,或把目标设定成“购物体验”。